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“威县”名字由来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

“威县”名字由来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

关键词:“威县”名字由来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“威县”名字由来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hbweixi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3066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威县之名始于明朝,至今640余年。
明朝之前,威县几易其名,曾有斥漳县、广宗县、经县、宗城、府城县、洺水县等之称。上述名称,多与水文地理和历史人物有关,而威县之名则是与军事有关。
《汉语百科》中说,威字的部首为女,字意五行为土吉凶寓意为吉。古人解释,“土盛於戌,土之主也,故从戌。”而戌字多与军事。战斗有关,所以古人把威县解释为,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气魄。
春秋末期,威县这个地方属于齐国的国土,当时叫个什么名字,史无记载,但齐国统治威县古地的时候并不长,在百年左右。公元前555年,晋国帅鲁、宋、卫、郑、曹、莒、邾、腾、薛、杞。小邾共十二个诸侯讨伐齐国,齐国大败,威县地归入晋国,名为东阳,当时在东阳包括地域广大。战国时,威县地归入赵国,统治时间在150年左右,秦朝时归入巨鹿郡,但时间仅有几十年,在赵秦统治170年时间里,威县古地具体的名称不得知。
西汉初年,刘邦在威县古地西部和邱县古地的东北部,建斥漳县,因“地多咸碱”而又紧靠漳水,名为斥漳。《风俗同义》解释“漳水出治北,其他斥卤,因曰斥漳”。现广宗县塘疃乡斥漳村,可能就是古斥漳县县城所在地,故为其名。西汉末年,斥漳县南部划归魏郡管辖,北部划给巨鹿郡的堂阳(新河)。王莽时威县古地被封为广宗国,东汉改为广宗县,县城在今县东南二十里的地方,隶属巨鹿郡,其历时90余年。三国时广宗县隶属安平郡,晋朝时隶属安平国,长乐国,北魏时隶属长乐郡。
北魏太和十年(公元486年)北魏皇帝在威县古地上建立经县。当时,广宗县与经县并存,都在现在威县的地域内。广宗县在南,经县在北,经县是从当时的广宗县、南宫县两县的地域上分离出来的。这段时间,有百年左右。
北齐天宝七年(公元486年),北齐帝改经县为武强县。到了隋唐开皇六年(公元586年)隋帝改武强县为经城县,把原来的斥漳城北迁,改称洺水县,起址在张庄村,现在分为前古城、中古城、后古城三个村。为什么叫洺水呢?唐代史学家杜佑著《通典》说“洺水入境,东合于漳,故以县名”。后来隋唐又将经城县分置府城县。府城县城在现在威县的东北位置,所以说,在威县的历史上,应有府城之说。
隋唐仁寿元年(公元601年),因避皇太子杨广名讳,改广宗县为宗城县。4年后,隋帝将府城县设置宗州,由宗州管理宗城、经城、府城等县,意在加强唐朝对威县古城的控制。但时隔不久,府城县又并入了经城县。唐朝末年,宗城又改名广宗县、隶属魏州管辖。经城县一同隶属贝州管辖,两县分属两州管辖。后唐时广宗县改名宗城县,与经县一同隶属贝州管辖。到了后周朝时期,宗城、经城两县隶属大名府管辖。
宋朝时,宋朝将经城县降为宗城县的一个镇,名为经镇、经城。宗城两县合而为一。经城县的县址在今高公庄乡经镇村。金朝,金朝处于军事上的考虑,在宗城县北部重新设置洺水县,县城设在今城北五十五里的古城,宗城县、洺水县隶属洺州。元朝初年,元帝将宗城县并入洺水县,并将洺水县迁至现在的威县县城,仍隶属洺州管辖。
蒙古定宗二年(公元1247年),元朝政府从军事目的的考虑,
将洺水县自洺州析出,划归威州。5年后,元朝政府将威州州治自井陉县迁至洺水县。明朝初年,朱元璋降威州为威县,隶属广平府。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